首页>资讯 > >正文
我的乡村我的家:置身于“亮色水彩”画中的余村造梦人
2023-08-17 19:15:02来源:潮新闻客户端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心怡

青山环抱,绿水逶迤,竹苞松茂,田野农舍,走进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,村口石碑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十个红色字样赫然醒目。

2003年,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在浙江展开,成效显著,影响深远。20年来,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,久久为功,持续推进“千万工程”,造就万千美丽乡村。而小小余村,恰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中一朵夺目的浪花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我们保护了生态,生态也回馈了我们,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都能安居乐业、实现梦想。”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的一番话,正是余村发展的现实映照。如今,一个又一个余村造梦人在这里集结、扎根,幸福生长。

潮新闻记者 李心怡 摄

观余村之变

靠山吃山变富山养山

8月中旬,余村的一家民宿“春林山庄”来了不少客人,老板潘春林和爱人谢春花在厨房忙进忙出。五位客人吃完饭后,潘春林根据菜单快速按下计算器结账:“一共是208元”。

“味道好,价格便宜,老板也很亲和。”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体验连连称赞。

余村春林山庄民宿 潮新闻记者 李心怡 摄

坐在院子里的香泡树下,潘春林和记者唠起了自己这几年的变化。

今年51岁的潘春林,个子不到一米七,薄薄的身板,眼里迸发着亮光。他是土生土长的余村人,他的人生和余村山水紧紧相连。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余村以开采山石为主要产业,潘春林那会儿是矿山的拖拉机手,全家的收入几乎都来自矿山。

2003年到2005年,余村因环境污染关停了大部分矿山和污染企业,潘春林也随之失业。为了维持生计,夫妻俩借钱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“春林山庄”。“刚开业时生意很冷清,每天都为客源发愁,经常睡不着觉。”潘春林坦言。

2005年8月15日,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,听到余村关掉了污染矿山企业,他给予了充分肯定,首次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有了美丽蝶变。

此后,余村下大力气整治环境,景区道路拓宽了、污水治理有了成效,村庄变美了,游客越来越多了,潘春林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。不仅自家农家乐经营稳定,还当起了天荒坪镇农家乐协会会长,帮助各家民宿做统一规划,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。

“这一步算走对了。”潘春林的脸上难掩笑意,“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,走好乡村振兴之路,是我们的使命。”

品艺术之美

从“卖石头”到“卖风景”

在余村,有一家名叫“两山文创阁”的主题民宿。三层楼落地窗的设计,室内,一个个奇石盆景、一幅幅石头画、一座座根雕引人注目,80后葛军是这家文创阁的民宿主。

“两山文创阁”内摆放的奇石盆景 潮新闻记者 李心怡 摄

2018年,回村创业的他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,而他的父亲则搞起了石头画和根雕创作,为这里增添新的创意和业态。

听葛军介绍,这些石头艺术品都是他的父亲从各处捡来后自己加工塑造的,还有些是父亲曾经在矿厂工作时收藏至今的。“父亲一直以来对石头和根雕创作感兴趣,但那时候没法靠这个赚钱。直到几年前我开了文创店和民宿后,他才将这个兴趣爱好捡了起来。样式精美、栩栩如生的石雕文创吸引了很多游客,也让父亲实现了艺术创作的梦想。”

“以前卖石头是污染环境,现在卖石头是卖风景,变成一个绿色产业。”葛军由衷感叹回乡几年来的感受,“如今生活在这里,就像在画中游一样。”

“两山文创阁”内摆放的奇石盆景 潮新闻记者 李心怡 摄

民宿三楼是葛军的书画工作室,学美术出身的葛军爱好写字和画画,每周末他都会在这里教余村的小朋友写书法,熏陶艺术修养。“平时会教他们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两类,小朋友们都比较感兴趣。”葛军说。

如果用画来形容家乡,葛军说:“现在的余村已从‘黑白素描’变成了一幅“亮色水彩”,山清水秀、竹海连绵、远山青翠,近水碧蓝的景象无不展现出余村最美的风采。”

见乡村之未来

凡有所爱皆是青年

近年来,余村在发展中不断意识到,产业迭代升级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。2022年7月,余村启动“全球合伙人”计划,让更多人才、项目落地余村。很快,50余个“全球合伙人”项目入驻,1100多名大学生来到余村及周边村庄工作生活。2022年,余村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达6.4万元。其中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。

余村留住了绿水青山,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。在余村“全球合伙人共创空间”里,1997年出生的余村姑娘俞佳慧正坐在电脑前忙碌着日志运营的工作。她是这里的工作人员,同时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。

余村全球合伙人共创空间 潮新闻记者 李心怡 摄

今年年初,她辞去了在镇政府的工作,回到村里开起了民宿。民宿生意火爆的同时,她还筹划着自己的创业新项目——家庭亲子农场。

“目前农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,预计在8月底正式营业。”俞佳慧对自己的新农场充满期待,“农场面积一共52亩,会不定期地在地里种一些白茶、玉米、向日葵、油菜花等农作物,以亲子田园沉浸式的体验为核心,为游客们提供休闲的场所。”

95后俞佳慧现在也是合伙人计划中的一员。“毕业回到家乡后,这里的变化很大,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。全球合伙人计划经常会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,大家的思想、创意也能在其中不断碰撞激发、相互感染。”

余村青年人才社区 潮新闻记者 李心怡 摄

俞佳慧的农场里,已种下了第一批向日葵花籽和西瓜苗,农场“动物之家”里也来了新的客人小鹅……她说,这是自己的第一个项目,也是乡村新事业的开始,希望能给来到这里的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。

“凡有所爱,皆是青年。”谈起对余村的印象,俞佳慧用这8个字来形容,只要来到余村,只要你有梦想,大家都是青年。

眼下,一群又一群像俞佳慧一样的“青年人”正在余村“造梦”,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的诞生,让这个小小的村庄不断焕新颜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标签:

相关新闻